首页

我爱美脚网免费踩踏视频

时间:2025-05-26 02:13:26 作者:2025“缤纷悉尼”灯光音乐节开幕 浏览量:43091

  中新社北京10月29日电 题:全球能源转型,中国发挥何种作用?

  ——访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

  作者 王梦瑶

  去年在阿联酋迪拜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完成了《巴黎协定》下的首次全球盘点,向国际社会发出团结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强烈信号。但全球绿色转型仍然面临挑战。

2023年11月30日-12月1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COP28)在迪拜举办期间,在绿区的一个展区内,举办方通过游戏的方式,寓教于乐,表达气候改善需要共同合作,人与自然需要平衡,提醒人们地球就在人类手中。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 摄

  今年11月,COP29将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各国将就进一步推动全球绿色转型寻求共识。在当前全球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能源转型是否面临安全顾虑上升的挑战?中国在全球能源转型中发挥怎样的作用?近日,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就上述问题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当前全球形势不确定性增加,绿色转型面临压力和挑战。能源转型会否增加能源安全风险?

  邹骥:首先需要辨别对“安全”的关注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特别是当它与绿色转型和能源转型对立时。我会用非常简单的方式回答:这是假命题。

  目前,油气等化石能源并不能代表“安全”,特别是在地缘政治背景下,化石能源进口面临种种不确定因素。对中国和大多数国家而言,可再生能源是可以使用的最安全的能源。虽然在建立初期,可再生能源体系面临众多挑战,但一旦建立成型,路会越走越宽阔,因为太阳能、风能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所以,向可再生能源转型,正是为了解决安全问题。

  在谈论安全观时,我们认为出于安全考虑需要迅速推进可再生能源发展,以降低化石能源的不安全因素。目前已经可以看到这样的前景,并且具有一定现实基础。能源转型和能源安全并不对立,可再生能源体系建成越快,就能越早实现能源安全。

  中新社记者:中国在世界能源转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近年来中国扮演的角色是否发生变化?

  邹骥:中国于1992年参与缔结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当时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不到1000美元,尚属中低收入国家。当时的中国,还没有大量建设重要基础设施,需要发展,也就需要拥有排放权。

  2019年,中国人均GDP已经突破10000美元,人均GDP增长意味着中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已经完全不同。发展需要的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经济增长的动能和支柱产业发生变化。未来,中国将主要依赖战略性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汽车、生物制药、芯片、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支持经济发展。中国居民的收入增加正逐渐与排放脱钩,能源弹性和碳弹性都在下降。如今我们希望享受更好的环境,进而也更加关注全球环境和气候问题。

9月1日,四川成都,比亚迪展馆内的仰望U9纯电车吸引参观者。中新社记者 刘忠俊 摄

  当前,世界范围内以新能源为标志的新一轮技术和产业革命正在发生。过去十年间,中国光伏成本降低了约80%,为中国和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中国在全球绿色转型上的地位和作用已经逐步凸显。今天中国在世界能源转型中的引领作用已非空谈,而是有企业、技术、成本,和已经实现几万亿元人民币级别固定资产投资支撑的现实。

  中新社记者:在全球绿色转型中,中国还能在哪些方面作出进一步切实贡献?

  邹骥:截至今年7月,中国风光装机合计达到12.06亿千瓦,提前6年实现既定目标。中国正在全球能源转型中发挥实质性推动作用,且应更积极地向前发展。

  “小院高墙”和破坏遏制不是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反而是应当合作解决日益迫切的全球气候问题。中国拥有不断发展的绿色产业,是绿色转型有力的践行者和实施者,有责任和能力为全球范围内的绿色转型作出更大贡献。

6月13日,航拍位于江西九江瑞昌市洪下乡的蜈蚣山风电场。魏东升 摄

  中新社记者:未来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还有哪些合作与讨论空间?中国在其中可以发挥何种作用?

  邹骥:根据国际能源署(IEA)报告,2023年,中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超过全球的一半。除中国外,世界其他国家需在2030年前的剩余时间内,将年均增速提高36%才能实现设定目标。报告指出,即使所有国家都全面落实当前目标,世界距离到2030年,将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增加至11000吉瓦以上的目标仍差30%。

  气候问题如此严峻,我们必须采取积极行动,加速相关领域发展。气候雄心不能是空中楼阁,而应建立在可行的实施基础之上。中国的光伏、风能、电动汽车等产业发展迅速,奠定了全球绿色转型的产业基础。

  中国有信心,也具备条件来实现气候目标,可以更加积极主动地为此作出贡献,依据科学技术原理,遵循市场逻辑,倡导可持续发展伦理价值,将自身利益与全球利益相融合。同时,应对气候变化也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各国需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巴黎协定》进程。(完)

  受访者简介:

邹骥。受访者供图

  邹骥,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在经济发展、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战略与政策综合决策相关领域深耕多年,曾担任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并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参与联合国气候谈判。

【编辑:刘阳禾】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贵州检察机关依法对麻绍敏决定逮捕

当地商贩诺伊在一处景点摆摊卖土特产已经有10多年了,得知记者来自中国,便用中文报价。“这些年,游客数量一直在上升。一个月摊位费约50万老挝基普(1美元约合2.18万老挝基普),有时一天的营业额就能达到这个数。”诺伊说。

全国首部“公共安全摄像头”管理地方性法规在湖南株洲正式施行

据了解,该大语言模型由信息所携手同方知网共研联创。大模型聚焦科技创新、科学决策、学术研究、服务三农四大核心场景,设计了以农业知识问答为核心的特色能力体系,重点解决现有通用基础大模型知识记忆错误、信息时效性不足、逻辑推理错乱、缺乏专业知识等问题,突出专业、安全、可信等特色。信息所副所长赵瑞雪介绍,大模型可提供智能决策和知识服务,应用于种植生产管理、农业气象预警、畜禽疾病诊断、农业育种管理等方向,不仅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预测产能,还能帮助农民实现可持续高效管理农业资源。

财政部:拟在政府采购中给予本国产品相对于非本国产品20%价格评审优惠

活动现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吴义强作了关于《关于推进“以竹代塑”产业发展的若干问题与思考》的有关报告。行业专家和学者围绕多个“以竹代塑”议题进行交流,内容涵盖竹林采伐技术、纸浆模塑发展、竹源纤维素新材料、竹炭产业创新等方面。

金融活水浇灌“科技之花” 农业银行助推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

(两会速递)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收到代表议案298件 代表建议7000余件

经查,范题身为长期在金融领域工作的党员领导干部,丧失理想信念,背弃初心使命,对党不忠诚不老实,对抗组织审查;无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长期收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品、礼金,违规接受宴请、旅游等活动安排,违规持有、使用高尔夫球卡,公车私用;违反组织原则,不按规定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违规为他人职务调整、晋升提供帮助;廉洁底线失守,无偿借用管理服务对象钱款,违规从事营利性活动,利用职务影响将本应由个人支付的费用由他人支付。利用职务便利,在企业贷款、授信等方面为他人谋取利益,并非法收受巨额财物。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